以“文化+科技”为基本特征的深圳文化产业在深度融合中取得新突破
为中国文化产业探索成功之路
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的“深圳模式”正不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文化+科技”,不是简单的“1+1”。
两者的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迸发出远远大于“2”的神奇力量。鹏城金秋,文化产业新闻“好戏连台”,无不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11月16日,在高交会开幕的喜庆气氛中,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这一全新文化交易平台的成立,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及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它是深圳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步骤,也是巩固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的重大举措。让文化创意与金融资本常态化对接,将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新鲜血液,并实现与文博会文化产权交易资源的配套服务及功能互补,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11月17日,193米的深圳腾讯大厦全面启用,标志着腾讯在互联网领域全业务战略布局的顺利完成,这座造型新颖、功能齐全的超高层建筑,成为深南大道上又一新地标。同时传来的喜讯是,成立仅11年的腾讯公司今年预计收入将突破百亿元,而不久前,腾讯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还设立了全国首家互联网知识产权博士后研究基地。
11月18日,深圳重点文化企业雅图在会展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战略升级后的崭新企业形象,提出“分享想象”的核心理念,展示宏伟构想——“未来几年,雅图将利用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熟的影院运作模式,在深圳开设200家、在广东开设500家、在全国开设5000家数字电影院,争取用3-5年的时间,发展成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数字电影放映平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如果说,在全球冷风习习的经济寒冬,深圳的高端文化产业犹如一股暖流,因为有着足够的御寒能力,一路奔涌而来始终暖意融融;那么,在经济逐渐回暖的季节,以“文化+科技”为基本特征的深圳文化产业,更是在迅猛发展中,大手笔绘就精彩无限。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的“文化+科技”深圳模式,正不断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并力求在深度融合中取得新突破,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一条成功之路。
苦练内功,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汇合后“一览众山小”
不久前,“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在深圳畅谈“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在山脚下分手,到山顶再汇合,就占领了经济的制高点。”
如此比喻,用在深圳“文化+科技”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上恰如其分。
11月11日,腾讯公布第三季度业绩,这是一串振奋人心的数字: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33.6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4%;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6.226亿元,同比增长87.3%;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462亿元,同比增长19.8%……
对此,腾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2009年第三季度公司经营和财务业绩实现稳固增长。受到暑假的有利季节因素影响和社交网络应用流行的推动,收入实现稳固增长,同时社交网络应用也增强了即时通讯和‘QQ空间’用户的活跃度以及参与度”,他表示,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腾讯将继续加强在平台、人才和品牌上的投资。同时,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炽平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中也提出,腾讯未来的绝大部分资金,仍将用于内部平台的建设,通过对IM等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平台的长期投入,来实现公司的自然增长。
当腾讯业绩不断攀升时,公司总部距离腾讯公司仅几百米的A8音乐集团已有喜事临门。不久前,“2009移动互联网与终端应用市场年会”在京举行,A8Box一站式手机音乐服务客服端,荣获“2009最佳融合型手机客户端”大奖。作为一家领先的数字音乐公司,A8集团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精心打造了在中国属于高端消费产业的数字娱乐产业,并于去年成功上市。同时,A8集团热情参与到落户深圳的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中来,与广电集团携手筹建“音乐伯乐基金”,推动深圳“音乐工程”的发展。
同样荣获大奖的还有深圳一立公司,公司今年精心打造的《天籁》以其绚丽视觉效果和精良制作在第三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中获最佳视觉奖和评委会奖。这一部实现了“动画与油画完美结合”的三维电影,正是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为文化创意增加了摄人心魄的冲击力。
“依靠文化加科技的力量,我们的爱国网游得到百万网民的喜爱。现在,公司正不断研发新产品,招聘科技和创意人才,做大做强。”致力于打造爱国网络游戏的深圳重点文化企业中青宝网在8月刚推出一款大型爱国网游《亮剑》,总裁张云欣喜告诉记者,公司正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已在接受相关审核。
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正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更新的内容、更活的形式、更广的受众得以传播。“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极大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也使高科技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拓展了市场空间,降低发展风险。当前,享受到“文化+科技”甜头的深圳文化企业,正不断苦练内功,插上高科技的翅膀,让文化产业飞得更高更远。
开疆拓土,文化产业“走出去”闯出一条“通衢大道”
深圳不少文化企业把金融海啸看作中国文化产业大步“走出去”的好时机,甩开步伐,描绘一幅开疆拓土的“文产版图”。
今年文博会,华强集团自主设计制造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成功签约,出口南非。该项目总投资2.5亿美金,成为中国向非洲出口的首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今年3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华强集团签订了贷款额度为100亿元的《支持文化科技产业“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华强科技文化产业产品出口和大型项目输出及国内文化科技产业园的建设。迄今,华强已在泰安、芜湖等地兴建起被誉为“中国迪斯尼”的多家欢乐世界,多座主题公园也漂洋过海到了伊朗、乌克兰等地,环幕数字4D影院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前,凭多部优秀动漫作品在第9届国际广播电视展与多家外国参展商签下合作意向后,华强还将奔赴法国戛纳和新加坡参加国际高端展会,再次展示中国文化产品的魅力。
据统计,第五届文博会中,高科技型文化产业的成交额占到了总成交额的近三成。文化和科技的整合能力及其带动性愈发明显,“文化+科技”一起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功力被形容为“不可限量”。
当科技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结合速度越来越快,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大,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插上科技的“翅膀”。
海外并购,也是文化企业扩大文化版图中走出一条的“通衢大道”。
作为中国投影行业最大的研发制造商,雅图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大胆收购世界一流企业。2007年,雅图成功收购美国全球数码投影技术行业先锋InFocus公司旗下的Smt公司。金融海啸中,当美国一家国际一流的数字投影公司股价下跌、市值下降后,雅图抓住机遇再次“走出去”,与其谈判收购事项,目前,最后收购事宜正紧锣密鼓推进。
“未来10年,是文化产业挺进的时机,文化产业要逆势飞扬,就必须走出去,赢得海阔天空。”不久前,在参加我市推进文化立市工作会后,雅图董事长谢敬谈及深圳将培育造就一批文化产业世界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目标时坦言,“这极大增强了雅图发展壮大的信心。我们的目标是,在新的经济周期来临时,企业的实力进入世界前五,甚至前三。”
借力振翅,文化产业在壮大升级中赢得“海阔天空”
逆势飞扬,这边风景独好——
当不少企业裁员降薪时,深圳文化企业正在招兵买马;
当一些企业减产减投时,深圳文化企业正在出新出彩;
当许多企业裹足不前时,深圳文化企业正在跑马圈地……
如今,经济回暖,在逆风中亦能高飞的文化企业,也期待着“好风凭借力”,飞得更高更远。
几天前,正式挂牌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不仅为深圳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走出了一条新路。
这是一个全新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书画、陶瓷、玉石、古玩、丝绸等艺术品,可在这里交易;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数字产品、工业设计等著作权和版权,将在这里转让或授权交易;文化产品期货及期权、艺术品权益证、文化项目投资受益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权交易指数等类证券化产品,将在这里交易……
这是一个“文化创意”与“金融资本”常态对接的平台——承担着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加速平台、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四大功能,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汇入源源不竭的新鲜血液。
这是一个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文博会的平台——通过将文博会征集到的优质文化项目进行挂牌交易,促进项目的成交,从而建立起文博会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国际化的平台功能。同时,文博会丰富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产权资源,也有利于保证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建成后的成功运营。
“深圳在推进文化与市场对接、文化与科技对接、文化与资本对接上,都取得了突破”,在文交所挂牌仪式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对深圳文化产业的特色给予精妙的概述,并对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大鹏同风起,借力振翅飞。
深圳,将努力在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上取得新突破,培育高端创意,促进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倾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文化企业;
深圳,将着力提高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能力,推动更多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支持和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高深圳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持续影响力、融合力和扩张力,助推深圳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先锋城市,不断提升深圳的文化软实力。
在《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近期目标——力争到2010年,将重点建成10个文化产业创意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20个文化产品和服务知名品牌,扶植30个在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和重点企业,建成50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重点培养和引进100名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和高端人才。
在《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中,我们可以看到振奋人心的远期目标——到2020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11%左右,成为深圳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形成一批优势文化行业和文化品牌……使深圳成为国内一流、亚洲领先、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先锋城市。《纲要》还提出,未来十五年,深圳文化产业将坚持以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端文化产业,并通过品牌提升策略,抓住项目、产业链、产品、品牌、服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努力提升深圳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通过走出去策略,利用文化产业国际转移的契机,提高承接较高层次国际外包业务的能力,积极参与高端分工,提高深圳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创意与创新水乳交融,插上这对强有力的翅膀,深圳文化产业振翅高飞、鹏程万里的美好未来,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