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嫘祖,一作“累祖”。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嫘祖精神发扬光大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华,它属于华夏上古文化、根文化的范畴,是世界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炎黄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这一文化品牌在国际国内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嫘祖一生为民谋利,甘于奉献;大爱无私,以身垂范;勤劳勇敢,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拼搏向前;宽厚仁慈,以德化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勤俭修身,严于自律的精神和勤劳、善良、仁爱、智慧、正义等一切高贵品质,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传承嫘祖文化、弘扬始祖精神,保护和开发好嫘祖文化这份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盐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嫘祖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开发,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嫘祖文化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嫘祖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宣传,把嫘祖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之一,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参加的嫘祖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研讨会、座谈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步伐的决定》,制定了《盐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嫘祖陵风景区的主题、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和中长期嫘祖陵墓区规划设计方案,制定了以嫘祖文化为龙头,以蚕桑丝绸文化为特色,以森林生态为背景的旅游发展战略。
嫘祖旅游文化的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业主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对嫘祖文化的宣传造势,广泛招商引资,实施高规格品牌运作,着力打造嫘祖陵风景区、中华母亲园、丝源博物馆三大景点。嫘祖陵为华夏儿女祭拜人文始祖的圣地,主要建好陵前山门、嫘祖塑像、祭祀广场、神道及陵墓区,体现祭祀功能;中华母亲园以母亲文化为主线,拟在原嫘祖坛规划区内陈列嫘祖及中华民族杰出女性生平事迹及塑像,供人游览观光;丝源博物馆拟建在县委机关内笔塔旁,主要展示与嫘祖文化、丝源文化相关的文物、资料。由四川省和绵阳市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嫘祖陵设计方案和沙盘制作。投资1.8亿元建成了盐亭至嫘祖陵旅游等级公路。
“嫘祖蚕桑丝绸的发明,应当说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文化的进步推动。因此,嫘祖的伟大发明创造,意味着史前经济与文化的共生共荣关系,它揭示了经济与文化互为中介,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而推动社会和进步的重要原理。”今天,我们弘扬嫘祖文化,就是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重要的就是,在当代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紧紧把握经济与文化这种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的发展观涵盖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方方面面,文明与文化、传统与传承,历史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等都是在交流中互补,在互补中发展繁荣。
嫘祖传人
赵均中,1955年8月生,四川盐亭人。四川省盐亭县旅游事业管理局副局长。1976年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先后担任盐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外事侨务旅游办公室秘书、盐亭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为四川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发起人,组织者、领导者。1998年被选为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理事、盐亭县第三届科协委员、四川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盐亭县嫘祖诗书画院副院长。主编有《盐亭县府志》、《嫘祖研究》、《嫘祖之歌》、《嫘祖之乡》、《首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研讨会论文选》。还主编有1993年至1996年《盐亭年鉴》。其中《嫘祖研究》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成果一等奖,1995年《盐亭年鉴》获盐亭县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代表作品《明察暗访是一种较好的调查方法》被《秘书工作》、《现代论文选》等选刊,《嫘祖与盐亭》被《巴蜀史志》等多种刊物使用,对盐亭旅游开发和嫘祖文化研究有卓越贡献,获社会各界好评,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嫘祖传人”。
相关传说
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部落联盟,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他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制造生产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给正妃嫘祖了。在做衣冠的过程中,嫘祖和黄帝手下的另外三个人作了具体分工:胡巢负责做冕(帽子);伯余负责做衣服;于则负责做履(鞋);而嫘祖则负责提供原料,她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她们还把男人们猎获的各种野兽的皮毛剥下来,进行加工。不长时间,各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嫘祖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了。她不想吃饭,一日比一日消瘦。周围的男男女女,人人焦急万分,个个坐卧不安。守护在嫘祖身边的几个女子,想了各种办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时爱吃的东西。谁知嫘祖一看,总是摇摇头,一点也不想吃。
有一天,这几个女人悄悄商量,决定上山摘些野果回来给嫘祖吃。她们一早就进山,跑遍了山山峁峁,摘了许多果子,可是用口一尝,不是涩的,便是酸的,都不可口。直到天快黑了,突然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满树结着白色的小果。她们以为找到了好鲜果,就忙着去摘,谁也没顾得尝一小口。等各人把筐子摘满后,天已渐渐黑了。她们怕山上有野兽,就匆匆忙忙下山。回来后,这些女子尝了尝白色小果,没有什么味道;又用牙咬了咬,怎么也咬不烂。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果子。正在这时,造船的共鼓走了过来,发现几个女子站在那里发愣,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女子们便把她们为嫘祖上山摘回白色小果的事说了一遍。拱鼓一听,哈哈一笑说:“你们这些憨女子,现在咱们有火有锅,咬不烂就用水煮嘛!”他这么一说,立刻提醒了几个女子,她们连忙把摘回的白色小果都倒进锅里,加上水用火煮起来。煮了好长时间,捞出一个用嘴一咬,还是咬不烂。正当大家急得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一个女子随手拿起一根木棍,插进锅里乱搅,边搅边说:“看你烂不烂,看你熟不熟!”搅了一阵子,把木棒往出一拉,木棒上缠着很多像头发丝细的白线。这是怎么回事?女子们继续边搅边缠,不大功夫,煮在锅里的白色小果全部变成雪白的细丝线,看上去晶莹夺目,柔软异常。她们把这个稀奇事立即告诉嫘祖。嫘祖是个急性子,不听则罢,一听马上就要去看。这些女子为了不让她走动,便把缠在棒上的细线拿到她身边。嫘祖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详细看了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又询问了白色小果是从什么山上、什么树上摘的。然后她高兴地对周围女子说:“这不是果子,不能吃,但却有大用处。你们为黄帝立下一大功。”
说也怪,嫘祖自从看了这白色丝线后,天天都提起这件事,病情也一天比一天减轻,开始想吃东西了。不久,她的病就全好了。她不顾黄帝劝阻,亲自带领妇女上山要看个究竟,嫘祖在桑树林里观察了好几天,才弄清这种白色小果,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并非树上的果子。她回来就把此事报告黄帝,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桥国山上所有的桑树林。黄帝同意了。
从此,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