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中国文化产业之花盛开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都会在深圳盛大举行。2011年第七届文博会,中丝园将再次与之同行。作为自成立以来便成为文博会分会场的中丝园,今年再次荣获文博会分会场举办资格的同时,又多了一重新的身份——“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本着传播中国丝绸文化,促进丝绸产业发展的宗旨,第七届文博会中丝园分会场隆重推出“2011第二届中国丝绸文化节”。本届中国丝绸文化节由商务部国家茧丝办支持与指导,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中国丝绸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专业委员、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承办,这是一次集政府、协会组织、企业等共同参与的一次丝绸文化产业发展的盛会。
2011,大运圣火将降临深圳“春茧”,为让市民对中国五千年丝绸文化有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中丝园分会场将集古丝绸之路丝织文物展与24个地域刺绣绣种展览、丝绸歌舞汇演、丝绸国际流行时尚秀等多项活动,以丝绸文物、雕塑、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中国丝绸之路情景、发展演变过程,以丝绸服装服饰、家纺家饰、高档丝绸商务礼品、刺绣作品等全方位展示现代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
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古代织物展首次面世
本届丝绸文化节的亮点活动“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织物展”主要展出了丝绸之路上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40余件古代丝绸碎片。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极度干燥的自然环境,让这些古代的丝绸,没有彻底腐烂,使得零零星星的碎片幸得保存下来。虽然是碎片,也是弥足珍贵。借第七届文博会展出这些藏品,使大家亲眼看到古代锦缎绚烂如云霞,薄纱透亮如蝉翼的丝绸实物,打开我们远古的视野。
吹响中国24个地域刺绣联展集结号 获奖作品将拍卖
刺绣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地域的刺绣技艺被国家、各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刺绣艺术历史悠久、饮誉海内外,当代各地域刺绣艺术事业蓬勃发展,除了苏、湘、粤(潮绣和广绣)、蜀四大名绣外,汴、杭、瓯、汉、晋、辽、泰、锡、甬、婺、顾、绒、发、夏布、满、疆、苗、羌、土族等24个地域绣种百花齐放。在本届文博会中丝园分会场举办的“中国24个地域绣种精品展”是全国首次将众多刺绣绣种云集。本次展览展期两个月,共展出24类绣种,70多幅刺绣大师的艺术精品。在文博会期间,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资深工艺美术家、学者和刺绣专家将对参展作品评出金奖、银奖,部分获奖作品在中丝园分会场将举行现场拍卖,在弘场刺绣文化的同时活跃文化产业经济。
万人绣名迎大运 百米刺绣吉尼斯
为迎接大运会在深圳举办,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中丝园,在2011年初就别出心裁的策划了一场将传统丝绸文化+年轻现代体育相结合“万人绣名迎大运”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深入深圳市各大公共场所、大型企事业单位、大中小院校等区域,邀请深圳各级政府领导、各协会领导、各大媒体领导与代表、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生、深圳市义工、深圳市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各界名人、来深建设者、来深旅游者、国外友人等数万人进行自身姓名的刺绣活动,丝绸刺绣作品长度达100米以上。作品完成后,将献给深圳大运博物馆珍藏,作品同时拟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活动无论在掀起全市全民迎大运,还是在传播与弘扬传统丝绸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近3000人参与了绣名活动。
新丝绸之路从中丝园出发
作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名片企业,中丝园在荣获深圳市和龙岗区双认定重点文化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后,在第七届文博会中更是卯足了劲,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去年第六届文博会,中丝园获得了上亿元的订单,本届文博会中丝园将更上一层楼,力争订单额度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