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核心提示
龙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下大力气引领文化产业由低端不断走向高端并占据发展的制高点。龙岗区文化产业部门更是在全区营造了文化产业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浓郁氛围。如今龙岗区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从当年文博会龙岗只有大芬油画村一个分会场到如今12个分会场傲居全市之首,文博会正成为龙岗这个昔日产业大区实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
凭风好借力,本届文博会,龙岗区又新增坂田手造文化街、国际葡萄酒城、文博宫三个分会场。文化产业在龙岗正成为该区“强身健体”的重要力量,文化引领未来在龙岗已成为共识。
文化产业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龙岗区深明此意,为此,打造“文化强区”一直成为该区转变发展模式的思路之一,他们积极利用申办文博会分会场的契机,提升既有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这只“航母”,并取得明显成效。
文化名片龙岗制造
龙岗区文化产业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龙岗区着力促进文化和经济的融合与互动,文化产业经历了企业自发形成、政府扶持引导、市场自主运营等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集群形成、基地品牌凸显、重大项目崛起的快速提升态势。
文化产业成为龙岗的一张名片,“龙岗制造”也成为龙岗文化产业的标识,亮点多到用“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来比喻也不为过:被称作龙岗区文博会分会场“老大哥”的大芬油画村以原创油画及复制艺术品加工为主,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运会水晶玉石UU产品的生产地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已形成集“设计加工、贸易交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基地;深圳宝福李朗珠宝文化产业园集珠宝首饰的“产供销、科工贸、休闲旅和文博教”等功能为一体,形成了深圳最具规模和完整的珠宝产业链;南岭·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则以丝绸文化为依托,构筑中国丝绸文化产业的展示、研发和销售平台;龙园观赏石基地现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奇石基地”……
同时,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也逐步加快,位于葵涌街道的分会场玫瑰海岸2009年5月开业至今,珠三角地区已经有500多家婚纱摄影公司、婚庆机构与玫瑰海岸合作入园拍摄,基本形成了以婚纱摄影、旅游、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特色产业的基地,每日来玫瑰海岸拍摄婚纱的新人达800对左右,游客也呈上升趋式,2009年5月开业至今,接待拍摄婚纱新人12.3万对,接待游客35万人次,是目前深圳东部沿海拍摄婚纱、旅游休闲度假最佳的基地。
发展模式日益成熟
现在龙岗区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办”的发展模式。龙岗区的文化产业园区大都由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企业主体地位未变,经营资本以私营为主,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营运主体以企业为主,政府不直接介入产业园区的投资和运营,极大地释放了企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一批具有相当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文化企业不断成长,成为推动该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龙岗区的文化产业发展飞速,除了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客家文化和自然山海资源,也因大运会契机而实现跨越。作为大运会主场馆,龙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建设、人文精神建设都有了巨大改变,大运中心一场两馆和大运村以及赛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的入驻,都将为龙岗区文化运动休闲业及相关衍生产业发展带来依托载体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