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是哪一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作者:丝路发布时间:2011-8-26 0:00:00

蚕桑丝织传技艺 璀璨中华五千年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与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简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衔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环太湖流域地区(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地,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网友留言:

标题:

留言:

                 公司简介 | 新闻报道 | 企业历程 | 丝绸文化 | 网上商城| 全国布局|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中丝园)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