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深圳也将迎来灾区的12位羌族“绣娘”,她们要参加第五届文博会,在南岭·中丝园分会场开展现场织绣、技艺展示、歌舞表演和绣品义卖等活动。
拯救羌绣文化成共识
作为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名录6项之一,羌绣积淀着千年古羌文化,表达了羌民族生活情趣与理想,具有十分浓郁的羌民族传统风格和地方情调,其技艺精巧,多用亮色,常绣云样的花边和杜鹃花,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文化价值一向受到世人重视。在去年5·12地震中,羌绣文化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拯救羌绣文化”已成为丝绸行业的一个基本共识。
为体现深圳市民不忘四川灾区人民灾后重建、共同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文化,关爱阿坝州“绣娘”生活,中丝园在活动现场将组织“认购一个羌绣产品,就帮扶一个灾区家庭”的专题活动,发动深圳爱心市民和游客朋友现场认购羌绣作品,并与“绣娘”现场合影,贴到巨大的爱心展示墙上。此外,“绣娘”们将现场合绣大幅羌绣作品“深蜀一家亲”。据阿坝州羌族妇女就业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地震后他们共帮助3000多位羌族妇女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更丰富的人生价值。
凭学生证现场领养蚕宝宝
南岭·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占地面积3 .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 .2万平方米,位于素有岭南第一村南岭村(社区)内。除了羌绣文化的展示,文博会期间,南岭·中丝园分会场还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开 展 蚕 宝 宝 爱 心 领 养 行动。5月15日-18日,中丝园联合光明农场桑果园,提供不同时期(刚出生、出生一段时间、正在结茧、结好茧)的蚕宝宝,向学生家长现 场 展 示 蚕 的“ 生 命 之旅”。每位学生凭学生证可免费领养蚕宝宝2条。蚕宝宝在领养后成长并结茧,学生们还可凭结好的茧换取小礼品(比如丝巾)或者书籍、领养证书等。本次活动还将与学校或老师合作,对学生进行蚕宝宝育养知识培训,根据领养过程或结果举办作文比赛,并对获奖学生进行再次颁奖鼓励。